当前位置:首页 > 学会概况 > 发展规划

中 国 陶 行 知 研 究 会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近五年建设发展规划

(2017-2022年)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是国家一级群众性和公益性的教育学术组织,隶属教育部直接管理。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是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的分支机构,承担着研究、讨论、推广和普及陶行知教育思想,繁荣和发展教育科学,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鉴定、总结和推广学术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服务基础教育一线教师、校长专业成长,助推全国各级各类中小学改革创新、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为了弘扬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与时代俱进”的精神,进一步研究、传承、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为中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做出贡献,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和《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章程》,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围绕教育教学改革这一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研究教改策略,服务教学实践”为宗旨,加强专家队伍与研究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学术研究在教育教学、事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引领作用。坚持以会员的核心诉求为出发点,以社会高度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注重教育教学研究的前瞻性,增强服务学校与教师的实效性,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做出新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实施重点项目带动策略,积极推进“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基地”(学术研究中心,学术交流平台、专业服务平台,研究基地、实验基地、示范基地)的建设,力争用五年时间,基本建成学术引领有力、专业资源丰厚、交流合作深广、组织建设规范、服务工作到位的中国一流教育学术组织,真正成为探索教育规律、创新教育理论的“思想库”,开发教育策略、服务教育实践的“设计师”,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方式的“引路人”。


三、工作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按照“研究教改策略,服务教学实践”的原则,以研究国家级重点课题为突破口,面向基层学校实际需要,开展最具适切性的群众性科研活动;以服务基层一线学校和教师为落脚点,强化专委会服务意识,把主要精力放在发现、培育、总结和推广中小学有价值的科研成果上;以不断创新创造为推动力,着力开展实验区校建设,大力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不断满足广大中小学校特色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的迫切需求,从而有效提升专委会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四、主要任务

(一)以学术研究为引领,推进教育科研创新

1.完善专委会资源建设。以学术委员会为依托,以单位会员为重点,通过“自荐、推荐、遴选”等办法,建设集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为一体的专家资源库。根据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以课程和教学为重点,建设集备、教、辅、改、评为一体的专业指导指南。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以专委会会网为重点,建设集科研管理、校本教研、网络研修为一体的合作研究平台。

2.打造专委会学术品牌。创新“学术年会”内容和形式,通过学术研讨、主题沙龙、专题报告、热点对话、经验交流、成果推广、技术展示等活动,打造高品位的综合性学术盛会;丰富“中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内涵,在学术研讨、经验介绍的基础上,突出现场交流与成果展示,提供区域办学实践创新和育人模式创新的典型样本;办好“中小学教育教学创新成果博览”系列活动,通过专题研讨、主题论坛、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等活动,持续推进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创新;高质量地办好“科研课题研究”和“优秀成果评选”等活动,提升学会学术活动品质,使之成为中小学教育科研及实践成果的展示平台。

3.提升专委会传播能力。在努力办好“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个基地”的基础上,加快专委会会网和专委会APP信息发布平台的建设步伐,尽快形成以“一网一台”为骨干的学术交流、传播、互动平台。通过“教育改革动态信息发布会”、“教育改革实验成果博览会”以及官方微博、会员网上交流平台(APP)、手机资讯发布等形式,加强与广大中小学的联络与沟通,传播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引领正确的教育舆论,营造学术观点争鸣的氛围,促进学术成果的有效转化。


(二)以课题实验为重点,推进教育实践创新

1.加强课题研究实验区校建设。围绕国家教育规划科研项目,加大专委会课题研究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建设力度。五年内建设100个左右实验区和100所左右实验校。建立健全实验区、校联系制度,从实验主题、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管理、实验成果总结及推广等方面给予专业化的指导与服务。

2.加强实验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实验成果评价机制与推广应用机制。通过学术活动、课题研究、论文评选、实地调研、网络展示等多种形式,发现和培育教改典型,定期进行实验成果的评定与发布,并以专题研讨或课题研修等方式在一定范围大力推广应用。


(三)以服务会员为核心,提升服务一线的能力

1.建立和完善会员联系制度。按照“教育工作者精神家园,未来教育家成长摇篮”的组织愿景,创新组织机制,做好会员发展工作(特别是单位会员发展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通信手段,畅通会员经常性沟通联系渠道。

2.为会员提供专业化服务。根据会员专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既着眼于会员学校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的指导,又着力于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具体难题的帮助。通过学术活动、区域实验、联盟学校、课题研究、成果评价与推广等多种途径,建立专业服务“直通车”,为会员提供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机构建设

1.完善组织机构。强化理事会议事职能,实现理事会成员结构的多样化,扩大一线校长、教师和专业人员的比例。根据工作需要,充实秘书处工作人员,优化秘书处内部机构,增强会员服务职能;建立以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团队,引领广大单位会员积极开展国家重点项目的研究与实验;强化学术委员会职能,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课题研究、实验区建设、成果鉴定等方面的作用。

2.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组织内部(包括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长会议、会长办公会等)议事制度,建立内部民主决策机制。完善秘书处、学术委员会工作规程,提升组织执行力和管理科学化水平。严格相应标准和程序,完善单位会员及个人会员准入、退出机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与支持专委会工作人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3.加强文化建设。推进“依章治会”,明晰“组织定位”,培育“共同愿景”。发扬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全力培育团队共同理想,持续推进团队共同学习,关注团队成员成就,提升团队成员地位,激发和调动团队成员不断创造未来的能量,营造积极进取、精益求精、合作奉献的团队文化。

(二)加强信息化建设

1.推进专委会工作信息化。采取多种措施与途径,建设好专委会会网和手机APP等平台,实现专委会工作信息化。

2.增强专委会会网功能。通过会网为为会员提供学术咨询与指导服务,策划、建设“特色主题活动”板块,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打破时空限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积极整合网络平台的展示功能、社交功能与交换功能,与各级会员及时分享专委会学术信息资源。

3.大力开发开发新媒体。利用微博、论坛等形式与会员进行广泛的互动,利用手机报形式,加强与会员的联系。利用流媒体形式推广学会相关服务内容。在门户网站和流媒体开辟专门栏目,及时关注与讨论中小学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与热点问题。

(三)加强品牌建设

1.实施品牌开发战略。聘请专业团队为专委会做形象设计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注重学会品牌的建设,充分发挥专委会资源优势,全面发掘与提升专委会的优秀成果。不断打造新品牌与推出新服务,形成稳定的品牌资产。

2.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加强专委会优秀品牌的宣传,不断提升专委会品牌的影响力。

3.建立品牌危机预防机制。针对专委会品牌未来可能面临的潜在危机进行适时分析,评估危机成因,防患于未然,制定危机预警方案,预防与避免专委会品牌危机的发生。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

2017年9月29日